“今年1至9月,台州市12315中心共接到金银珠宝类申诉60余起。”这是导报记者日前从台州市12315中心了解到的信息。
国庆节将至,商家纷纷推出促销活动,金银珠宝首饰又将迎来销售旺季。在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开“潜规则”。
案例一:手圈大小可免费改,却改出缺陷
高高兴兴买对戒,却买了不高兴,“罪魁祸首”是商家提供免费改圈服务。
今年7月,温岭市小李和男友在珠宝店看上一款价值4699元情侣对戒,铂金对戒样式新颖、价格实惠,惟一遗憾是小李试戴后感觉稍紧,销售人员肯定地说:“可免费改圈,改过后外观品质绝对不受影响。”谁料,小李戴了3个星期发现,改圈接口处变黑。商家对变黑部位作了处理,没多久又黑了。在工商部门介入后,商家才为小李调换一个相同款式、大小合适的戒指。
案例二:“加工费”额外收,商家说是行规
消费者王先生拨打12315投诉电话反映,其购买黄金项链时,在不知情下,被商家收取额外200元“加工费”,而商家拒绝补回差价。消保委工作人员查看购物凭证,看到收据上未标注加工费,只是笼统标注“黄金15.2克,每克300元,共计4760元”。商家称凭证不标明加工费是行规。消保委人员认为,商家行为已侵犯消费者合法的知情权。
案例三:说好可兑换,结果只能兑特定款式
一年前,消费者肖女士在一连锁银器店买了条银手链,购买时商家承诺,如不喜欢,可凭销货票据,随时免费兑换同等克数首饰。可兑换过程中,该店说法却变了,称只能兑换银饰品中特定款式,如想兑换新款饰品,必须每克加价10元。在台州市消保委介入后,商家才同意免费兑换同等克数新款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