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全国] 切换
买卖行网站顶部展出的大幅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消费市场资讯 » 地产房产行业 » 正文

房地产调控再到十字路口 购房者大可淡定以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1  浏览次数:22
核心提示: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渐近,房地产市场各方对政策的关切也日益强烈起来了。历经多轮调控洗礼的地产业,眼下俨然已草木皆兵,此前不久,“京七条”发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住房领域情况,都曾引发舆论无限联想,并导致地产股“惊诧”不已。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渐近,房地产市场各方对政策的关切也日益强烈起来了。历经多轮调控洗礼的地产业,眼下俨然已草木皆兵,此前不久,“京七条”发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住房领域情况,都曾引发舆论无限联想,并导致地产股“惊诧”不已。

  房地产调控,似乎又走到了十字路口。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情势颇为迷离,相比于专家、业界,以及地产股投资者的焦虑,直接用资金发言的购房者明显要淡定得多,当前,楼市依旧欣欣向荣,各地温暖气候仍在延续。

  地产股起落折射市场焦虑

  对政策风吹草动反应最为迅速和激烈的,莫过于地产股。

  10月23日,北京发布“京七条”,提出加快发展自住型商品房、禁止向不符合限购条件的购房人发放贷款等政策,次日早间,地产股集体低开,开盘后5分钟,整体跌幅达到0.54%,板块内四大龙头股万科A、招商地产、保利地产、金地集团跌幅均约2%左右。至当日收盘,跌幅有所收窄,万科A的跌幅为1.21%。

  随后两个交易日,地产股继续下挫。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10月28日收盘,“京七条”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内,地产板块整体累计下跌了3.13%,两市135只地产股中,累计收跌的占了八成。

  10月29日下午,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住房领域情况,这一消息在次日《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由于报道中没有提及“房价调控”,市场乐观情绪随即重新漫延,10月31日早上,地产股集体高开,地产龙头股万科A在开盘后5分钟凌厉飙涨,涨幅一度达6%。

  截至当日收盘,东方银星、新华联、阳光城等3只股票涨停,泰禾集团、金科股份、大龙地产等股票的涨幅均在4%以上,招商地产涨3.84%,万科A涨1.43%。而在当天,大盘其实是下跌的,其中上证指数跌幅达0.83%,深证成指跌幅达1.27%。

  整体来看,地产股在“京七条”发布后的下跌走势,与大盘整体回落走势相吻合,不能完全将其解读为“京七条”的市场反应,而地产股在10月31日逆势上涨,则基本可判定为市场对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住房领域情况的乐观反应。

  专家对政策走向存在分歧

  客观上,“京七条”的出台,与北京房价领涨全国的局面不无联系,政策背景包含区域市场局势的特殊性,政策本身的诸多举措,也难以在其他地区推行和复制,也就是说,“京七条”所释放的政策信号,对全国市场来说,启示意义有限。

  与之相比,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住房领域情况,着重于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未提“房价调控”,这一讯号无疑更能牵动市场神经。

  有专家解读,本次会议不简单着眼于实现控房价的短期目标,更加注重房地产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和如何解决居民住房需求的协调上,这或许预示着房地产政策方向和重点,不在于行政干预房价,而通过住房保障体系、供应体系建设,使政府和市场“各施其职”,厘清住房保障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地产大炮”任志强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更大胆预言,已持续两年的限购令可能会在三中全会后中止。任志强预言的根据是,本届政府已多次强调要减少行政对市场的干预,而限购令正是对房地产市场的粗暴干预手段。

  不过,另据著名房地产专家谢逸枫表示,如果市场供不应求局面与货币政策、土地改革没有任何改变,一旦取消“限购令”,房价必然暴涨。

  购房者大可冷对政策风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股市与舆论对近期的政策风向反响强烈,在楼市,却仍然是一片温和景象,各地的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在杭州,新房成交量近期也总体保持平稳,开盘楼盘则热销如故。

  某种意义上,这种景象更能代表普通大众对房地产政策的“预感”:不管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市场平稳发展都将是大势所向。

  也就是说,就算中央将对住房问题的关注重点转向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保障房建设,也并不意味着会放任市场在短期内大起大落,即使限购令退出,也肯定会有相应的新措施来平衡由此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连认为限购令会取消的任志强也表示,限购令取消前提,是把市场的供应不足的问题解决掉,如果市场供应有问题,不管有没有限购令,房价都会上涨。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不管是“京七条”,还是稍早之前的“深八条”,都强调了对市场供应的调节,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住房领域情况时,也强调了供应体系的建设,增加市场供应,可能将成为调控的主要手段。

  不过,增加市场供应“追上”需求,仍需时日,行政干预的退出,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节奏将视市场状态而定。总体上,市场将保持稳定,购房者也大可淡定对待政策“动静”。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