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工艺进入20nm后开始放慢,但市场开始细分,DRAM仍将在未来10年中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华芯制订了先两头后中间的策略,先进入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产业资源。
DRAM存储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个比方,它对电子产品来说就像粮食一样不可或缺。所以,中国介入DRAM存储器的生产与开发十分必要。
做DRAM要有
长远战略
从国家战略上看,在食品领域,国家有粮食安全战略;在环保领域,国家有环境安全战略;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也应当有零部件供给安全战略。做大工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如果自身没有安全可控的DRAM产品,市场被国外企业全部垄断,一旦出现超常规的激烈竞争,在供货或产品价格上出现“卡脖子”的现象并非不可能。如此,中国产业将会极端被动。
从产业机会上看,尽管工艺进入20nm后前进的脚步开始放慢,但市场开始细分,DRAM仍将在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至今,DRAM已经发展30余年了,它仍在不断发展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的产品形态不断涌现,性能提高,功耗降低,仍然具有极大的市场活力,仍然拥有大量可以深入挖掘的发展空间。既然整体产业仍然还有如此之大的空间,中国企业当然具有大量的发展机会。
从市场机会上看,中国企业也完全有能力把DRAM做好。中国要做存储器,DRAM是最接近用户的电子零部件产品,而且技术工艺成熟,商业模式稳定。虽然目前三星、现代、美光三大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那些新兴行业与细分市场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中国DRAM厂商存在大量的机会。
战略下决心
策略与时俱进
中国企业发展DRAM要有适应性,这是基于我们的产业基础得出的经验。DRAM行业对晶圆制造厂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华芯制订了先两头后中间的策略,先进入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产业资源,更加有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更能接近客户做出快速响应。应避免与三星等大企业正面竞争,但在新兴与细分市场,应力争提早布局,通过自己的产品设计、方案定制和技术服务,赢得客户的满意。
2009年5月,华芯成功收购了德国奇梦达中国研发中心,开始自主研制DRAM芯片并成功量产销售;2011年华芯研发出超高速固态存储SoC主控芯片,同年在济南建成高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在DDR3产品上,华芯已形成4个产品系列。华芯的产品已应用于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超级本和一体机中。华芯也在向一些新兴领域延伸,在汽车电子、工业级嵌入式设备、网络局端设备和路由设备中都有应用。同时,华芯还成功打开了欧洲市场。
在研发团队方面,目前华芯拥有国内顶尖的存储器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团队,其中外籍专家5人,海归人员8人,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技术人员超过150人,技术能力涵盖产品定义、数字设计、布局布线、芯片分析验证和方案设计等各个环节,拥有基于世界先进工艺进行存储器及存储控制芯片研发的创新团队,并形成了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
不过,中国要真正做好DRAM,势必要切入晶圆制造,此外在新一代存储技术(如RRAM、MRAM)上也应及早布局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进行从设计、到工艺和应用方案完整的研发创新。国外大型企业在新一代存储产品上早已开始布局,在这些方面我们也需要长期持续的大规模投入,同时也必须上升为国家战略。只有在战略上下决心、有恒心,在策略上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存储器芯片产业,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粮食安全”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在核高基重大专项上有了很好的布局与支持,但在存储器工艺和制造、高端封装测试等领域还需要有更大的布局和更好的支持,需要通过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的持续支持,促进完整的产业链及早形成,以期待在5年~10年内形成我国自主掌控的存储器工业体系。
市场需求将
不断走高
未来,市场对DRAM产品的需求将不断走高。从需求状况来看,尽管目前对DRAM的需求正从传统的PC和服务器应用向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转移,但是PC、服务器需求依然强劲,毕竟PC、笔记本电脑,特别是服务器等高端设备需要的内存容量都要远远大于平板电脑。对DRAM产品性能要求高可靠性、高性能、低功耗。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低功耗DDR在大规模上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内存容量不断加大,从前年的512MB为主流,到去年的1GB,今年开始出现2GB、4GB产品,总体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至于机顶盒市场,高清互动应用的趋势十分明显,对DRAM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主流机顶盒产品中内存容量大体为1GB~2GB。
此外,智能电视、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市场也存在对DRAM容量逐渐增大的需求趋势,未来进一步看好。
微观点
@小果冻布丁:国产替代刚刚开始,中国本土的软硬件生产、系统集成、网络安全提供商以及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将迎来重大利好。具体受益公司有服务器提供商,如联想、浪潮;存储器提供商,如同有科技;操作系统提供商,如金山软件;信息安全提供商,如启明星辰、卫士通、北信源、任子行、奇虎等。
@骑蜗牛狂奔追乌龟:其实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加速IC技术的发展,彻底完成对日本的进口替代,不断加速中国在科技、航空、军工等芯片技术上的发展,缩小差距。
@IC咖啡胡运旺:在芯片与电子这些高科技领域,真还没法完全抵制日货,只是能用一家替换另一家。我们IC电子类企业应尽量去研究怎么替代日货。先替代,再超越,只要产品做得比日货好,还需要再呼吁抵制日货吗?不过路还很长,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中国IC电子人,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