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将带动哪些产业获益,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就指出,与城镇化相关的产业非常广泛,有地产、建筑、建材、机械、环保、汽车、医疗、电气设备等等,城镇化给这些产业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利好消息。有分析人士指出,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的集中,市场需求将会迅速增长,这会促进专业化分工,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之所以把城镇化作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因为它既拉动投资,又能拉动消费。 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在面对经济增速趋缓、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作为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在未来大力推进的发展战略,用以协调经济、资源、环境、工业化与城镇化、城市群发展等多方面关系,继工业化、市场化以后,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及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叠加效应推动下,环保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 我国乡、镇、村污染已占全国污染的半壁江山之多,污染形势严峻,在乡、镇、村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配套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监管难度大或监管不到位情况普遍。垃圾围村、污水乱排、农村秸秆随意焚烧,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堆积,已成为当前不少乡、镇、村环境的真实写照。与大中城市的环境治理相比,乡、镇、村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治理水平还处于很低的阶段。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不到52%,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将呈现快速推进的格局。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8%左右,城镇化人口数量将达到9.5亿,按规划,新型城镇化将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视大中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城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国家环保政策已向乡、镇村、环境治理倾斜,并已将乡、镇、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建设等方面列为十二五重点。 目前,环保产业对乡镇村的治理涉足较少,全国4万多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市场空间巨大,但由于乡、镇、村具体情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农民对环境整治热情不高,行政区域分界成为环境治理的盲点,畜禽养殖污染布局不合理,相关环保政策和项目与当地实际情况不完全适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等。环保产业在进入乡、镇、村环保领域时,需因地制宜,面临技术换代、装备升级、商业模式调整等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祝超伟指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新增投资需求6.6万亿元,能够替代10万亿元出口。根据“十二五”规划预计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年均6800亿元,而“十一五”年均投资仅4000亿元,同比增加70%,增速可观。 行业并购与重组或将成为我国环保产业今后的一大趋势。锦坤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振华分析,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要保持在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要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他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进行行业并购与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