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全国] 切换
买卖行网站顶部展出的大幅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业市场资讯 » 供热采暖行业 » 正文

热价博弈凸显政策治理滞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9  浏览次数:6
核心提示:本周全国遭遇大面积寒潮,而李女士却向记者抛出:“煤价下降为何不见热价下调?”有她这样疑问的百姓不在少数,因自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低
本周全国遭遇大面积寒潮,而李女士却向记者抛出:“煤价下降为何不见热价下调?”有她这样疑问的百姓不在少数,因自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低
  • 区域能源发展论坛
  •  
相关专题:

       本报记者


  范思立
  本周全国遭遇大面积寒潮,而李女士却向记者抛出:“煤价下降为何不见热价下调?”有她这样疑问的百姓不在少数,因自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低。
  面对社会普遍的“降价”呼吁,北方几家热力供应企业负责人11月28日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感叹,热力供应企业仍面临巨大经营压力,“不仅赔本,还没赚到吆喝”。
  热电联产企业亏损严重
  “热电联产(承担供热和发电的热电厂)被认为是最好的集中供热热源。”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介绍,热电联产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能达到80%,在环保方面,也是锅炉房和分散的小锅炉所无法比拟的。而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北方地区热电联产企业一直在高成本、高投入、负利润的状态下运行。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主要问题是供热价格严重倒挂。以某发电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内蒙古地区有10家电厂接带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自2004成立至今年10月,趸售供热业务累计亏损已达44亿元。该企业下属的某城市热电厂台账显示,其趸售的含税热价为16.2元/吉焦,热价自2008年至今一直未动。近两年,随着煤价下跌,供热成本略有下降,2011年和2012年供热成本分为37.5元/吉焦、35.4元/吉焦,2013年预计为33元/吉焦。在煤价下降的同时,其他成本如水费、材料、人工等却不断上涨,综合测算后供热成本仍高于趸售热价。
  这并非孤例,据中电联调查,北方15个供热省份热价倒挂现象长期存在,供热企业连年巨额亏损,经营举步维艰。王志轩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其调研结果时表示,目前供热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银行信用评级大幅降低、贷款和资金成本控制均无法保证等问题,个别企业甚至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
  “煤改气”进一步挤压热电联产
  根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国十条”),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等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燃煤锅炉淘汰之后,部分城区的取暖将实施以燃气为主的热电联产。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认为,盲目的煤改气会适得其反。控制氮氧化物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解决雾霾的重要环节。根据他的测算,燃烧同样热量的燃料,燃气与燃煤两种方式排放氮氧化物的量差不多,而燃气热电联产热电比小,也就是在得到同样热量情况下,燃气热电联产需要燃烧更多的燃料,导致氮氧化物排放量比燃煤热电联产更多。
  他认为,采用我国自主的清洁煤燃烧技术,可以以燃煤为燃料,通过热电联产产生同样的热量,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仅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方式的3%。
  王志轩亦持相同观点,此外煤改气最大的挑战是气源缺口,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预测,今年全国天然气缺口将达220亿立方米。
  王志轩对本报记者表示,煤改气的重点应该是将散烧煤炭改为燃烧天然气,而并非是大规模替代燃煤发电厂。“社会上对"大气国十条"的理解有偏差,该计划中明确指出,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
  理顺热价机制
  其实,华能集团华北公司安全生产主管张林向本报记者说:“经过近年来的治理,燃煤发电厂的除硫、除硝和除尘效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国内大型燃煤机组技术成熟,安全性、可靠性有保障;反而国内燃气发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滞后,大规模启用燃气发电机组不仅不经济,也不利于产业安全。”
  王志轩认为,应建立保证供热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的定价机制,在当前“市场煤、涨价水、计划热”的现状下,建议国家出台分区域供热价格指导政策,定期根据电煤价格、水价、材料及人工成本等情况核算供热成本,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分区域分时段实施价格指导。
  来自热电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在热价调整、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障供热企业安全稳定运营。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