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全国] 切换
买卖行网站顶部展出的大幅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原料市场资讯 » 复合材料市场 » 正文

2013年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大规模应用的前景探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9  浏览次数:1
核心提示:制约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范围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于它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应用和研发成本较高,相关部门缺乏一定的长远发展规划。以上世纪90年代的镁合金为例,由于其价格和技术瓶颈因素在当时仅作为一种潜在的汽车用材料,而如今大规模开发和应用使得镁合金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之时,我国汽车行业却没有前瞻性地进行研发和应用,导致远远落后于国外汽车用料水平,生产和应用的不对称同时制约着两个行业的发展。如今碳纤维复合材料也面临同样的处境。对此,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碳纤维复合材料如今已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其绝对优越性迫使生产厂家

制约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范围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于它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应用和研发成本较高,相关部门缺乏一定的长远发展规划。以上世纪90年代的镁合金为例,由于其价格和技术瓶颈因素在当时仅作为一种潜在的汽车用材料,而如今大规模开发和应用使得镁合金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之时,我国汽车行业却没有前瞻性地进行研发和应用,导致远远落后于国外汽车用料水平,生产和应用的不对称同时制约着两个行业的发展。如今碳纤维复合材料也面临同样的处境。对此,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碳纤维复合材料如今已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其绝对优越性迫使生产厂家不得不从长远角度加以考虑。为此,必须加快进军这一领域,制定相应的材料研发规划,着手碳纤维材料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开发,以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化。


    中咨网(http://www.china-consulting.cn/)研究部认为,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对整车轻量化的迫切性比传统内燃机汽车更强烈。整车轻量化可以车身轻量化为突破口。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最理想的车身轻量化材料。将碳纤维车身用在纯电动汽车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目前动力蓄电池比能量不够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来实现这一技术方案。我们认为,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应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企业组成统一的产品创新联盟,共同承担技术研发成本与市场风险,形成利益共同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工艺及应用的日趋成熟,生产成本会随之降低。届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摊牌效应便会显而易见,电动汽车的轻量化时代便不再遥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