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全国] 切换
买卖行网站顶部展出的大幅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原料市场资讯 » 复合材料市场 » 正文

国产碳纤维的发展需要企业加倍努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6  浏览次数:4
核心提示:第一,发挥指导作用,避免盲目投资。2013年即将推出的《指导意见》无疑将对国产碳纤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意见》将
第一,发挥指导作用,避免盲目投资。 
    
2013年即将推出的《指导意见》无疑将对国产碳纤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意见》将在准入门槛、产业布局、污染物排放等多个方面对国产碳纤维进行引导,促进产业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落实才是关键,这就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的通力配合。政府还可组织建立碳纤维领域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出任顾问,由业内知名专家和骨干企业领导组成委员会,辅助政府作好决策,正确引导行业和社会理性投资。 

第二,完善评价体系,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碳纤维的行业指标,但评价体系依然非常薄弱,有些指标的科学性还遭到了质疑。政府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的碳纤维评价体系,既要让公众信服,也要方便碳纤维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在产学研用方面,政府可以创新合作模式,加强碳纤维企业与研发中心、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搭建碳纤维产业相关领域内互相协作和交流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开展相关领域共性技术、新技术的研究,在行业内部推广基础性、公共性的研发成果。 

第三,推进相关产业联盟,鼓励上下游加强协作。 
    
碳纤维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非常紧密,比如要开发一个碳纤维下游的新产品,光靠碳纤维生产商很难完成。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配置能力,支持研发、生产、应用和设备制造等关键领域的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组建联盟,在联盟成员之间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通过联盟等行业组织,围绕下游产业发展重点,构建产、学、研、用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从原料到设备、从技术到工艺、从研发到应用、从关键设备及配套材料到整条生产线及供应链的联合创新发展模式。 

三、国产碳纤维的发展需要企业加倍努力 

第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一些碳纤维企业“拿来主义”的思想非常严重,认为只要投入资金,购买些设备,碳纤维很容易就生产出来了。殊不知碳纤维生产线是系统工程,没有雄厚的技术支持,很难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算产品出来了,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低端产品也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中国的碳纤维企业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碳纤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研发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生产碳纤维的能耗较高,生产1t碳纤维需耗电3万~4万kWh;在聚合、纺丝、碳化等过程中也容易带来污染。碳纤维生产企业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路子,走循环经济之路。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的观念,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废弃回收、循环利用的全过程,走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的发展道路。 

第三,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 
    
人才是碳纤维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国产碳纤维刚刚起步,相关人才较为缺乏,企业光靠“挖人”难以为继。因此,碳纤维生产企业需要考虑培养自己的人才,可采用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加大与相关院校的合作力度,然后将毕业生招入企业进行长期培养,并建立健全的薪酬激励制度,留住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