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需要高精度透镜,和导弹导引头处理,还需要超精密机床的五轴联动;飞机腹板和机翼需要超高速机床,大型飞机和核电站组件需要大型压力机;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制造业需要铺丝机…所有相对较弱的中国制造业领域,机床加工能力是关键的障碍。
例如加工发动机的叶片,必须极其精确以确保它在高温高压下正常工作,叶片又呈现复杂的曲面,必须要高速、超精密和功率强大的五轴联动机床来加工。核电、燃气轮机的叶片也是这样。
而面对这些,国产高端数控机床明显“中气不足”。从事机床行业的人都了解,汽车市场对于金属切削机床的意义。根据多年的历史经验,一般国产的金属切削机床有近一半是供给汽车行业的。但可悲的是,国产机床产业却很少能进入发动机生产线等关键领域。在中国的整车厂,四大工艺所需装备大部分需要进口。
“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零件,一旦要用在精密机床上,都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密程度。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功能零部件,比如轴承、摆头还有光栅,国内都难以造出一流水准的产品。因此对于这些客户往往都会限制品牌配置。”
近年来国家给予了机床行业很多的鼓励政策,扶植国内机床企业在高端市场上发力。比如根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将立足国内。
实际上,在中国机床制造业并不是那么缺乏高端技术,也不是那么缺乏高端产品的今天,若还把进口机床仍在垄断中国高端市场的原因归咎于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显然有失公允。
相比与轰轰烈烈的重研发、重设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机床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轻制造、轻工艺现象。这与过去一段时间,企业难以遏制的规模冲动,使企业变得非常浮躁有紧密关系。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国内机械行业需求增长放缓的趋势,许多触觉敏感的机床企业已经感受到。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早期工业化的需求的爆炸性增长,该行业将越来越高的要求,设备水平,质量,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将成为一个大家都在争抢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