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全国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常委扩大会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董重成教授从低温供暖、低温技术、技术研究、技术的应用这四个方面讲解了;散热器低温功能技术应用分析》。
《散热器低温供暖技术应用分析》是经过一年时间数据的调研与实验,付出了众人的心血才得以完成的。在2013年全国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常委扩大会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董重成教授从低温供暖、低温技术、技术研究、技术的应用这四个方面讲解了:《散热器低温功能技术应用分析》。散热器供暖以往的95和70度是最常用的标准工况和设计工况。从2012年10月1日执行的《民用建筑供暖通风设计空调设计规范》推荐了散热器供暖的采用,70、50占有一个温度。大大降低了原有的参数。董重成教授介绍,针对这样的规定,以记录法规的形式,它具有相当的充分的理由,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提升了室内热环境。 低温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业内人士提出疑问:区域锅炉房低温供暖不需要转化吗?区域锅炉房属于热电联产,低温热媒通过混水换热方式都可以达到。也有人提出来:低温供暖的散热面积一定要增加?这点是肯定的。以前能耗过高的建筑采用低温散热器供暖,局部房间三墙房间、顶层都无法安装散热器。随着建筑节能推行之后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全国强制推行50%的建筑节能的规定,有些地区建筑节能已超过60%,北京地区已超过70%,甚至更高。 为低温技术研究做充分准备 使低温供暖技术得到推广,在前期要做充分的研究工作准备,针对常用散热器都做了高温区、低温区供暖的测试,也做了延伸推广,从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在低温状态情况下,散热器的热泵曲线可以借此视为现有曲线的液强现象,为推广做一些借鉴,做一些热泵测试。 据董重成教授介绍,2010年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4-8层等多层建筑衡量指标,北京是15每平方米,沈阳是17.2每平方米,哈尔滨是20每平方米,济南、西安是13每平方米。针对已有的建筑衡量指标,北京市是31.82每平方米,哈尔滨市是34.41每平方米,针对衡量指标设计热指标的关系,散热器在房间使用多长时间是由建筑设计热符合指标所决定的,建筑设计热符合指标现有的建筑里面,北京是43.82每平方米,沈阳是50.91每平方米,哈尔滨是52.93每平方米,原先的建筑衡量指标与设计指标是1:1.5。从执行2010年的标准看,假如北京的衡量指标增加50%,也是20多的衡量指标,在低温供暖的情况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安装那么多是散热器。转载请注明出处(暖通空调在线) 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阻力 设计者习惯的问题可能成为实施过程中的阻力,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而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业厂房需要迅速升温,这个规定并不合适。 在运行中要重视低温的特点,例如虽然以95-70为设计,实际运行的参数,如在哈尔滨的调研仅60度,运行和设计的差距,设计造成过大的余量,佐证了低温采暖在实际运行是完全可行的。 作为制造商应宣传上改变设计者与安装者态度和方法,提供资料便于消费者方便使用。为更好实施低温供暖,建研院路宾院长组织制定的标准已进行修订,主要体现民用建筑规范所提倡的工况。董重成教授最后提出三点建议:从设计范畴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和功能,企业销售应该注重低温采暖适合节能的居住建筑,低温供暖更适合连续供暖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