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和任务,面对浙江进入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先行官,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新的形势下,浙江交通如何谋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全面开创新的发展局面?日前,导报记者就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专访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剑彪。
记者: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被写入了党章,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浙江交通部门留下了什么样的轨迹?坚持科学发展作为今后浙江交通发展的首要工作原则,未来发展又将作何种调整和部署?
郭剑彪: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省交通运输厅党组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努力将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在发展视野和发展战略上,跳出交通,谋划交通,根据交通发展的要求和浙江的实际,研究提出了实施港航强省战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建设,这一总体发展思路并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在去年年初,时任省长夏宝龙视察交通后,现代交通三大建设发展为“五大建设”,完善了浙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提出树立“三个服务”、港航强省、综合交通、城乡一体、建管并重等“五个理念”,坚持以加快交通转型发展为第一要务,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第一目标,打造人民满意交通为第一追求,推动浙江交通从陆上交通为主向水陆空交通并重转变,从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从城际、发达地区为重点向农村、欠发达地区为重点转变,从追求数量、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从外延粗放型发展向内涵集约型发展转变等“五个转变”,推动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转型。在发展原则上,提出了“五个坚持、五个发展”,即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进率先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惠民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坚持转变方式,推进集约发展。在发展动力上,“十二五”伊始,提出了“构建三个体系、提升三个能力、实施八项行动”的目标任务。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思路和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浙江交通的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浙江交通多年探索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是引领下一步发展的旗帜。
今后五年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进一步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关键时期。而浙江交通运输总体上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翻一番”的目标,交通仍需先行。为此,浙江交通运输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大港口、大路网、大水运、大航空、大物流五大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公共交通、生态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和谐交通这五大体系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一个着力点。一个海陆空与信息化为一体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生态文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新时期的新任务。
记者: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而且还强调成果共享,这是十八大报告传递给我们的比较强烈的信号之一。浙江交通部门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今后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郭剑彪:交通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处于基础、先导地位。近年来,浙江交通成功培育了统筹城乡交通发展的嘉善经验。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交通运输部建设“全国县域交通科学发展示范点”的部署,成立创建示范点指导小组,完善《县域交通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明确新目标、设计新抓手、采取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努力使嘉善在区域交通综合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物流服务产业化、交通服务信息化、行业管理精细化方面做好示范。
当前,我省的城市化率在62.3%左右,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以及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对我省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巨大推动作用。随着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浙中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杭州、宁波、温州及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建设快速推进,都市区逐步实现融合互动发展,全省小城市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交通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完善城际现代交通体系,为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硬环境,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着眼未来五年,将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加快构建城市通畅、城际快速、城乡通达的客运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服务条件。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拥堵,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提高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体实现建成杭州、宁波两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超过64%,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30%。
今年还将深化农村公路建设,建设联网公路1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2400公里、安保工程2000公里;继续开展陆岛码头建设及撤渡建桥等,深入实施水上康庄工程;通过提升农村客运通村率、整合城乡区域配送资源等加强农村运输服务。
记者:“美丽中国”正成为最热门的一个词,生态文明被提到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框架和布局的战略高度,“美丽浙江”建设也被具化为“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面对大交通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如何进一步平衡和完善建设与生态的关系?
郭剑彪:早在2007年,我省便在全国率先出台《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进一步制定并实施了“生态交通五项行动”。
“生态优先”作为交通建设的第一指挥棒、“生态容忍度”作为决定浙江省交通项目上马与否的先决条件,地位越来越高。
近五年来,全省通过开展生态公路和生态航道建设,累计完成公路沿线绿化6870公里、公路边坡复绿143万平方米、航道绿化447公里。2012年以来,又组织开展了以“一种三清”(种树、清理垃圾、清理违法建筑、清理无序广告)为重点的高速公路沿线整治。
把路“放”在青山绿水中,把车“放”在信息化道路上,把交通“放”在综合效益上。浙江交通梳理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和谐发展的经验,打造出了具有交通特色的生态产品。黄衢南高速、湖嘉申线航道的生态建设经验被交通运输部推广。通过深化节能六项专项行动,公路水路运输能耗总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低于全国3个百分点左右。
下一步,浙江交通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的“生态优先”精神,继续实施生态交通五项行动,大力推进道路水路运输行业生态交通建设,以加强行业规划指导、加快港航强省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输组织方式、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推动运输科技进步、加强运输行业监管、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等8项主要任务,推进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推动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打造“美丽中国”的精神。
记者: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浙江交通运输部门在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过程中,如何提升行业价值观和行业文化?如何确保和培养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支撑浙江交通事业的科学发展?
郭剑彪:过去五年,浙江交通系统先后涌现了“最美司机”吴斌、陈琳、姜永古,“交通卫士”杨彬,“爱岗敬业养护工”周林松,革命烈士田春良,“方向盘上的活雷锋”舒幼民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浙江交通不断涌现的“最美”现象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今后,浙江交通系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改革创新,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加强行业廉政建设,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提高行业文化软实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惠民、奉献、服务”的浙江交通精神,汇聚浙江交通正能量、构筑浙江交通“最美风景”,为浙江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