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侨香村冷却塔维权事件,与我之前遇到的几起冷却塔纠纷情况类似,无非是商场要建冷却塔,业主担心军团菌及噪音的散播危害人体健康,因而极力抵制。但是,一件简单的纠纷为何愈演愈烈,即便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多次介入协调,华润万家进驻侨香村计划依旧屡次搁浅?部分业主甚至直言,冷却塔纠纷正演变成一场不可调和的矛盾。
若对涉事小区的住房性质进行审视,矛盾为何无法调和的缘由,或可管中窥豹。
侨乡村是拥有近4000户住户的大型小区,在公众印象中,它一直作为政府福利房而存在,其中居住的均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职员。他们便是普通民众眼中的既得利益群体,一旦自己的切身利益遭受侵犯,他们便拥有更多的途径进行投诉,更容易得到上层的关注。当个个业主“庙堂有人”时,作为国企的华润万家也不得不三番四次更改冷却塔安装位置。
另外一点不同在于,此次侨香村业主不是枪口一致对向华润万家,而是内部就已产生分裂,1栋业主作为冷却塔抵制方,人数相对较少,只有约200户,因而采取推倒围墙等激进方式维权,甚至包括法律诉讼、上访,多管齐下。而支持方业主认为,最新方案已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同意,为何总有一小撮人出来反对?认为利益遭受这小部分人绑架的业主给对方贴上标签———“自私自利”。
然而,从我的采访体会来看,只要冷却塔建在这些业主住宅附近,即便是华润声称的超市“内部空间”,即难以避免遭到规模大小不一的业主投诉抵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少人不是自私的。
诡异的是,如今支持方、反对方、华润万家呈现出来的似乎都是“受害者”角色,支持方业主入伙两年,每天遭受买菜难带来的极大不便,而反对方则必须面对冷却塔带来的健康隐患;华润则是中标已两年,拿到施工许可证,却迟迟未能进驻,承受巨大经济损失,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更多的退让余地。
但从现实情形来看,留给华润的选择空间并不大。一种选择是按照如今的方案实施下去,面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采取法律诉讼方式解决。另一种选择是,撤出侨香村,由其他商家填补进去。只是,新进的商家是否同样需要面对这种逼仄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