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现在大家照相的时候都在笑,中国人照相也学会说cheese.但黑白照片时代没有这回事,古代的肖像也没有那时肖像是很严肃的一件事,干嘛要笑?笑着照相是消费时代的特点,它要你笑,大家出来都是要做买卖,人也讲求“卖相”。
作为商业时代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企业的两个核心特点“营利导向”和“组织性”又将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职场人?何以对职场人打上了烙油标签,又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异化”?
A营利性
“利润最大”极端化:
无视“人”的构面
“企业相较于其他组织类型而言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营利性,需要产生商业回报。这种营利性特征要求企业合理组织人、财、物,提供市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换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回报。”韬睿惠悦中国区人才管理咨询业务领导人王少晖表示,这些企业特质要求职场人也相应地要有一些行为特质来配合,比如商业结果导向,人也必须遵从这种游戏规则,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在既定时间里要有明确的结果产出,对组织的财务有回报和贡献。
怡安翰威特大中华区副总裁许锋亦表示,不管在多高的程度上,企业都是注重绩效的,关注产出和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是在企业上市后,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对产出的要求更高。“企业时时刻刻都有生存的压力和危机,要求人的行为必须和企业的方向一致。而现在很多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的发明和应用都是为了让个体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尽可能一致起来,比如末位淘汰,剔除掉绩效不好的员工;测评工具,识别出谁更值得企业组织去发展。所有这些,最终都是与企业的商业目的息息相关,透过这些激励机制,使这种商业导向能够持续下去,并以不同的指标和考核体系去牵引人。”
一体两面,企业如果单纯或过分追求营利性,则可能会走向极端不惜在手段上违规、走灰色地带、对员工棒喝。“这在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中并不罕见,太过追求短期的商业结果,对人的构面往往不太关注,一切以经济利益为衡量标准,这使得企业的道德底线降低,也会影响到企业中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和道德底线。”王少晖表示。
“在商品和资源的生产和分配均以货币为手段,而且更进一步地,以货币为标准来衡量个人奋斗的成败的整体商业环境下,更严重的现象还在于,更多的单纯伦理性的东西,如人格、名誉、自尊等也被要求由货币的多寡来加以评价”,美国环球娱乐公司总经理助理、北大国际M?BA?2010届孙建辉表示,商业社会里所谓的“效率”是指用投入最少的资本来获取最大利益,在不停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人的本性也在潜移默化中遵从这一单一逻辑。
谈到“营利导向”对人产生的“异化”,王少晖表示更愿意以“中性词”的方式去理解“异化”。“企业作为商业社会中的组织形式必然对人的天性产生一定影响,也可能是"异化",但不能简单说是好是坏。企业营利性的特征可以让职场人树立市场导向、结果导向的观念,引导人们强调效率、控制成本的行为。如果"异化"带来的改变对组织和个人成长是有价值的,那就没必要去规避。除非这种改变已经过度扭曲了人的个性,伤害到组织的发展。”
而孙建辉理解的“异化”则为:主体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远离人的本真,反过来统治人、奴役人。“哲学和社会学中的"异化"是从人本源和人类发展的高度来分析,而从微观的角度说,职场中也存在着这种异化。”
B组织性
过度强化集体意识:
抹杀个性的政治角斗场
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另一大特点即为“组织性”、“集体性”。王少晖表示,“在组织体里活动,有很多组织制度、流程,需要人相应地具有组织意识,遵从人际互动和人际合作的游戏规则,对组织的人文因素保持敏感度。个体的人必须遵从组织的游戏规则才能使绩效最大化。”许锋亦表示,360°反馈即是考核个人能否在组织中和谐相处的一种现代管理工具。
王少晖更进一步地区分了这一影响的“硬体”和“软体”两个部分。“所谓硬体影响,包括组织流程、组织结构、汇报关系、组织角色、互动联系等;而软性影响则包括与人合作、人际互动的组织敏感度,比如对组织里的不同声音的判断和理解,如何看待组织的求同存异,如何妥协以符合集体的结果,在组织体里如何透过非正式的联系来产出工作成果,形成一种协作的关系。”
对集体意识的过度强化则无疑会走向极端。“譬如,抹杀个性、思维活跃性和创新,为什么在传统的国有企业里,人变得唯唯诺诺,沟通时不停绕弯子,完全听不到真话和直接的意思表达?组织体的要求过当了就会"异化"。”
“过分的专业化、劳动的集约化,这一切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分的分工专业化容易导致各自为政,职能集中化又可能恶化了组织成员的信任感。管理的初衷是为了最佳地使用各种资源,最后却成为控制、压制乃至奴役对方的工具,导致管理人性丧失。”孙建辉表示。
孙建辉表示,借助管理产生的权力使组织发生异化,职场人对权力的追求表现为权力的拥有者对相关联的被管理者的利益具有绝对的、毋庸置疑的影响力,譬如,对同级别的同事、特定的下属和相关的合作伙伴等。追求对这些关联方的绝对控制,成为职场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权力拥有者也借机获得了职位之外的利益,将职场演变成另一个“政治”角斗常
孙建辉分析,异化的职场将每个人卷入了“控制”-“索缺-“再控制”的循环漩涡,个人被这一循环所控制,成为各种公司内政治斗争的棋子。每个个体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都全面控制手中的权力,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许别人插手过问。稳固自己的地盘后,就会向外围的他人“势力范围”进行渗透,用职场潜规则或泛政治手段将他人手中的权力或利益划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旦遇到阻碍或抵抗,则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各种手段将对方击败,要么将对方收编,要么是对方卷铺盖走人。蚕食或鲸吞掉他人的“势力范围”后,瞬间的满足不能维系长久,贪婪本色或组织内生存的压力会再次令其锁定下一个目标利益范围,掀起又一轮“血雨腥风”的权力利益大战若在一个异化的职场中,异化的人性将身不由己地如此重复这个漩涡,无法挣脱,直至耗尽组织能源或自身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