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农机合作社进行耕种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基于我国人均耕地少和农民整体收入较低等特点,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个体农业机械化种植在中国发展并不现实。这时,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应运而生的就是农机专业合作社。
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机利用率,同时减少农民使用农机的经济成本,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大多数农机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翻地种植,还可以推广一些农业种植技术,在农村农户中是非常受欢迎的。
目前,全国有70多万个农机合作社,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据悉,江苏省常州新北区全区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50家,农机总动力10.9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覆盖率达到73.9%,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业发展的步伐,也为当地一些不愿种田的农民解决了收入问题。
然而不是所有的地区农机合作社发展都这样顺利、在一些山区,农机使用相对较少,于是产生了农机合作社的恶性竞争,造成“农闲没事干,农忙没法干”的尴尬局面,反而使农机利用率降低,产生浪费。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只有建立一个更成熟的农机合作社发展机制,才能持续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做出贡献。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步伐,建立农业机械化试验田,让农民切身体会到使用农机的好处,是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大前提。其次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政府与技术上的扶持,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粮食作物机械化程度高,而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低,这是需要技术支持才能改善的。政府方面则需要在政策与经济上对农机合作社予以支持,以此来增加农机合作社的竞争力。最后,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更需要对自身进行管理和改革。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农机合作社内部成员利益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