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雾霾、病毒等空气污染严重而建立的“紫外高效消毒及公共卫生安全产品联合研发平台”,主要研製基于紫外原理为技术核心的消毒过滤装置,由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佛山柯维光电公司三方共同建立。
治理雾霾需系统联控
作为合作方之一广州呼研所的法人代表钟南山表示,市面上空气清洁产品品类繁杂,消费者辨析存在难度。“空气清洁效果不像吃药,一两天能见效,产品效果或具一定欺骗性。”他认为,频受雾霾侵袭的北京、上海等地出现抢购,是心理作用驱动的短期行为。“其销量很大程度与包装、宣传、是否进口有关,但事实上很多没有实际作用,抢购多是出于心理安慰。”
对于内地分分钟“爆表”的PM2.5,钟南山表示,中国大陆灰霾浓度远高于国外研究的数值基准,对人体能产生何种损害仍不太明确。钟南山又提到上世纪80年代的研究,烧煤的淮河以北平均存活预期寿命比淮河以南少了5.52年,根据当时数据,淮河以北空气每立方米降尘比淮河以南高了184微克。钟南山强调,治理雾霾需系统的联防联控,包括产能、汽车、石油的各行各业从中央到地方整体行动。“若此则10年能看得见明显改善。”
而PM2.5等细微性颗粒还可充当载体传播细菌、微生物等。“最典型的是2003年SARS期间的香港淘大花园,短时间内感染了200多人,实际上是病人排泄物在水管坏了情况下,散播到空中扩散传染。”
入境口岸或装消毒设备
防止空气传播病毒任务迫切,钟南山指出,合作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做出“真材实料”的空气净化产品。“哪怕价格高,也要研发出有说服力,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达到洁净、除尘的效果将是平台目标。”
平台合作企业柯维光电营销总监刘仕钦透露,目前正计划将研发产品首先投入公共卫生领域。“包括出入境口岸、交通枢纽、公共医疗机构等,可在主要通风出入口安装紫外消毒设备,达到切断病毒来源渠道,提高公共空间空气安全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