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安装_暖通仓-全球集采展购交易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商务学院 » 网络学院 » 网络安全 » 正文

巴曙松:中国网络支付安全风险可控 趋势向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7  浏览次数:110
核心提示: 随着网络支付应用的普及,网络支付安全管理是否安全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由中国清算协会主办的“网络支付安全论坛”上给出结论:中国网络支付安全风险可控,而且趋势向好。
 随着网络支付应用的普及,网络支付安全管理是否安全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由中国清算协会主办的“网络支付安全论坛”上给出结论:中国网络支付安全风险可控,而且趋势向好。

  巴曙松认为,中国网络支付行业在短短十多年间从零自然增长到4万亿规模,如没有过硬的风险控制和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这样的规模不可想象。过去数年国内支付企业在安全领域的投入相应较多,因此风险控制技术比较领先。据悉,目前在国内网络支付市场风险水平约为0.01%,包括支付宝在内主流支付机构风险水平更是明显低于该水平,而这一风险水平在国际网络支付市场普遍为1-2%。当中,移动支付因木马、病毒威胁更少,安全性要高于PC支付。

  针对即将来临的移动支付时代,巴曙松指出,移动支付的快速崛起将给中国支付产业带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支付实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国内支付企业的风险控制要注意安全与效率并重。

  在网络应用移动化趋势下,近年支付应用的设备环境、使用习惯和应用场景面临翻天覆地变化,人们对于支付便捷性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对此,巴曙松建议通过技术创新,而非传统金融增加交易成本牺牲效率的方式解决支付安全问题。事实上,在电子商务等新经济(310358,基金吧)产业模型中,用户交易成本和风险损失并不是单纯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安全技术创新是可以实现效率与安全双重提升。

  以支付宝钱包推出的声波支付为例,其既可缩短移动支付操作流程,同时又减少扫码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木马风险,就是技术创新使安全与效率达到平衡一个很好的例证。巴曙松认为,未来通过指纹识别和大数据技术等技术,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数据指标验证人的身份,从而进一步提升支付安全。

  “适当的允许一定的风险水平,有助于激励企业向风险纵深处探索、创新,研发更有效的新型安全技术。如果牺牲效率换来安全,产业链上的收入无法覆盖成本,服务机构很快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巴曙松表示。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