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专刊”上,是2000年5月10日“中学版”。当时她12岁,正在住家北京的清华附中上初一。本报那期,多侧面报道了小宇歌新千年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只身到天津市来交友进行学访时,发生在记者眼中的典型趣闻。光阴荏苒,5年过去,如今,马家有女初长成。2005年应届毕业,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荣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她,因为受到个性而成功的持久良好家教,马宇歌再度成了当今许多人士,特别是我国教育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经清华大学校方帮助,我们报社在2005年“十·一”过后,自天津市再次联系上了北京的马宇歌一家;我和她爸爸约好,10月16日星期天一早,在京城见面。很凑巧,这天清晨刚好举行“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一直特忙住在学校里的马宇歌,正巧也是她所在大学体育中心实跑测试过的,获准上场参赛选手之一。沿途,听身旁马拉松赛事现场服务人员说,她已经跑过去了。在终点,一些曾经采访过并一直关注着宇歌成长的首都媒体,早就准备好了摄影、摄像器材,就等着好好采访这个预期名列前茅的小姑娘了。但是,一茬一茬的人跑到了终点,还是没有见到马宇歌。什么原因影响了这一期待,我是很晚才得知的。原来,跑在半道的时候,马宇歌身后一位张姓选手因身体不适,突然栽倒了。宇歌主动照顾她重新站立起来――这位倒下的女同学倔强地表示还要继续向前跑。汗流浃背的小宇歌恐她发生意外,放慢了速度,寸步不离,一直陪着她共同奔向了终点。一时间,这件事成了马宇歌身边互联网BBS论坛上的热点争论话题。面对支持与不解的两种不同态度,身为父亲的马弘毅只是淡淡地笑着对我说:“这是宇歌自己的选择!”
那天,我们和宇歌爸爸,漫步在初秋暖日眷顾下的北京大学校园里,聊到了宇歌成长的点点滴滴。与外面京城的杂乱喧嚣相比,身处曲径通幽的博雅塔下、未名湖畔,这里更像一处垂柳成荫的世外桃源。比我幸运的是,马宇歌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就领略尽了一街之隔的清华、北大――这华夏两大著名高校的无穷魅力。如今,小宇歌已经长大,体魄强健,身材高挑,娉婷玉立,楚楚动人,成了一名世人称羡的清华高等学子。回首以往走过的十几年人生历程,宇歌爸爸深情地望着远处燕山山脉对我说:“其实,家庭教育有可能集中影响一个人发展前程的最佳期,不过大约十年,也就是从三、四岁到初三前这段时间。”
一、培育“善心”――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
小宇歌胸前从小到大一直轮换着别了两枚徽章,上面一个刻着“博爱”,一个刻着“天下为公”。这两个小牌是在宇歌出生前一年,我从北京利用到当时不通火车的芜湖出差之机,回程特意拐往南京去坐火车,上那里的中山陵买来的,为的就是要给自己以后出生的孩子戴。1995年3月5日CCTV播出的《东方之子》节目,刚开始的内容是7岁的小宇歌,和主持人白岩松在我们家屋门口的一段对话。画面上,白岩松问她:“你知道‘天下为公’什么意思吗?”
“知道。”宇歌撅着头,望一眼自己的胸前,对白岩松说:“‘天下为公’就是干什么事情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想着别人,还要想着天下的人!”
“一个人只要常做有益的事情就能永生!”这是我陪小宇歌,一天晚上离开太平间时,对她说的。那次,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她刚刚亲眼目睹过北京人民医院急救室的病人,由生至死的全部过程,久久陷入沉思。忽然,宇歌问我:“爸爸,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一天,会像刚才那位奶奶一样呀?”我说:“是!”她的小脸儿显得很无助:“爸爸您也会那样吗?”我冲她点了点头。
“爸爸,人怎么才能不死呢?”
因为当时我们正天天在看CCTV首映的每天一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小宇歌很熟悉里面的人物,我便问她:“你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活了,还是死了?”
“死了呀?”
“既然他都已经死了那么多年,你怎么今天会知道他、认识他呢?”
“那个诸葛亮死了,可是因为他做的事谁都知道,所以这个诸葛亮又活了。”
“你说的对。由于他做的事是让人们喜欢的,大家永远记住了他,后来就把他给永远复活了。使我们像当时人一样,今日认识他、了解他,如同他天天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你说,只要一个人能够不断做好事,做有益意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获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