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互动主题探讨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我相信各位嘉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我们来问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未来用户登陆互联网的主要入口是传统的PC还是智能的移动终端?
薄益群: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非常清楚,五年以前第一次考察日本市场,去日本拜访了有名的公司,其中印象特别深,包括类似于Facebook的公司,日本最大的社交网站,包括了PC端和移动终端,五年前给我们看的数据,都已经超过了PC了,把日本当成发展的一面镜子来看,我相信未来一定是这么一个趋势,智能终端普及的更快。
崔浩:我个人感觉每个互联网用户,尤其拥有智能终端的互联网用户,他在智能上和时间上来说,肯定智能终端访问互联网远远大于PC,我基本是两次,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反过来说,在时间上我们认为可能PC目前来说,时间和智能终端的时间不知道到底哪个多或者哪个少,但是在次数上,我相信智能终端在目前来说远远大于PC端。
郭伟:我的答案很简单,移动移动移动,其实从这三年智能手机发展大家可以看到,三年前我主要的访问互联网还是PC机,三年后,一开始有了iphone之后,用iphone访问一些社交工具,后来有了ipad就用pad,大家生活工作中可以看出来,移动手机以后超过PC成为互联网的入口,成为必然的趋势,取决于两点,手机输入问题,屏幕问题,已经会取代PC。
黄维:我跟大家有点不一样,将来再看这个时间的话,问题可能不存在了,没有数字媒体,因为将来不存在数字媒体,没有移动营销,在未来生态格局里,固定的PC是一个点,一个屏幕而已,我觉得移动终端,PC终端时间需要久一点。
何云鹏:英雄所见略同,现在对我来说,在PC或者笔记本上面,还会用到企业的管理系统,员工这种行为更多向移动终端转移的时候这一天向移动端的过程的加速,特别认同刚才说的终端的驱动性,因为最近经常在看视频的时候跳出win8的视频,U-GA四种模式,未来终端一定是多端融合。
马海平:嘉宾的观点非常精彩,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趋势是不容置疑的。未来不存在移动和PC的区别,它会成为跨平台,不仅无法区分工作与生活的平台,这是何总的观点。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在座的各位,你们更喜欢哪种方式登陆互联网,我觉得应该是更习惯吧,更多的用移动互联网登陆的人请举手,谢谢,更喜欢移动终端的人比例不是特别大,恰恰代表了市场现状,并不能改变未来的趋势。进入第二个互动环节,问题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应用或者APP或者游戏,谁才能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何总那边开始。
何云鹏:刚才嘉宾也进行了交流,两个维度来看有些问题,第一种是APP跟游戏谁是主流?第二种,WAP APP和APP是哪一种?第一个来讲,如果从APP和游戏来说,这两类好像游戏比较热,移动生活,包括购物、休闲、商旅等等,我觉得不存在谁是主流的问题,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应用。第二个,APP 和WAP APP,如果从场景差异来看,我今天正在使用UC浏览器,最适合的肯定是网页端的应用和游戏,不管目前来说相当于明确我是订酒店,并不觉得它们之间谁是主流,反而觉得谁最贴近用户的需求,才是主流。
郭伟:我也同意黄总的意见,长期来讲,APP和WAP APP各有各的优势,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共存,最终谁会胜出,还很难说。
崔浩:我们掌上明珠本身做游戏的,从个人感情出发还是APP和游戏APP成为主流,最终还是在用户手中,用户手中还得有设备。
薄益群:我自作主张,把这个问题翻译了一下,无论是移动应用还是APP还是游戏,我把它理解成以后干什么最有前途,我的答案是这个,跟B2B相关的业务,长城会自己思考自己的业务模式,以往我们的想法是在建立全球范围内移动互联网商务平台怎么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办大会促进行业内的合作,甚至帮助创业者、开发者,后来有一天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以前把这个问题想的是不是太狭隘了,为什么呢?何止这个行业本身需要这样做,本身移动互联网行业还是很小的,相对全社会的经济体来说,移动互联网还很小,中国GDP是10万亿人民币,移动互联网的总值占中国总经济量千分之二,在各行各业,所以说另外一方面,在座的各位也都会意识到未来肯定移动互联网像集体设施一样,成为任何各行各业甚至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会在这方面或者那方面得到一些应用,所以我觉得今天讨论游戏赚钱还是什么赚钱的时候,我倒觉得与开发与传统行业相关的业务非常有前途,具体指什么呢?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营销和广告这个高度怎么做新媒体的营销广告或者在其他方面,刚才也提到了移动办公也是未来非常有前途的,总的来说一句话概括,与B2B相关的业务非常有前途。
马海平:各位嘉宾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东西未来怎么发展应该是看发展,看它发生什么就是什么,现在我们做预测不一定是非常准确的,但未来用户或者厂商或者用户选择什么都是非常正常的。第三个问题,移动开发者“钱”途在何方?未来的盈利方式是什么?
薄益群:跟我刚才的想法还是一样的,传统企业,各行各业。
马海平:既然这么坚持B2B长城会是做什么的?
薄益群:长城会是一个组织,做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商务平台,基于两方面做这件事儿,一个是会员网络,我们在三个市场有180位会员,第二件事情,办大会,我们现在在北京和硅谷每年办两次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分别是这两个地方最有影响力的,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级别方面,顺便再延伸一下,下一次的北京大会今年5月7号、8号在国家会议中心。
崔浩:我们公司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做的都是游戏,这块我们在别的地方不敢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是在游戏这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尤其2013年智能终端的普及度会越来越高,基本上最近Q4,很多终端厂家都进行了交流,基本上国内厂家,不说国际的,现在大家手里用的三星,国内的终端厂家所有的产值或者出货量2013年至少要比2012年倍增一倍,这是至少的,多的话可能两到三倍的倍增,在未来时间点里面,移动用户尤其智能终端的移动用户会更加的向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如果可以少花钱获得更多的娱乐方式,那么我相信这些用户会考虑一下的,我们吃一顿饭或者看一次电影需要多少钱,同样一款游戏可以让你娱乐一周,这样的娱乐成本低很多,所以我们觉得游戏是盈利的方式之一。
另外,作为移动运用来说,其实我自己深有体会,还有就是需求,我们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定向需求,因为移动端不管是手机还是pad都是属于私人财产,但是这样的话,每天使用它,我有一定的定向需求,我愿意为这个需求,觉得好我就付费,有多款管理软件,我为一个朋友推荐了一款软件,自己体验了一下,发现是我用过最近四五款软件当中最出色的一款,我认为愿意为这款软件付费,这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郭伟:我们看到美国,美国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只做游戏推广的其他什么都不做,一个月收入非常高,美国市场是比较成熟的市场,无论是iphone还是安卓,都可以通过下载付费的方式获取收入,无论什么软件,或者其他的软件都可以做,在中国市场相对比较复杂一点,去年苹果出了一个数据,看到中国市场占全球下载量20%,付费只占3%,所以从我来讲,移动广告发展的前途是B2B,因为用户多了,注意力高了,注意力高,最快的变现方式现金流的方式就是广告,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相对来说可能好一点,移动支付,在移动支付无论是大额支付还是小额支付,手机具备了跟钱包一样随身携带的,如果移动支付做深做透,我觉得有很大的前景可以做得到,以后可以不用带钱包了,这是我认为两个大条件。
黄维:我昨天在高铁上写一个书评,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绿色看事随机自然,时机应该有规可循,我分两点,从格局和趋势上来说,大家知道今天互联网世界里的七大巨头,应该占据了互联网广告的30%,其他的玩家要么成为它的下手,服务者,这就是局势和格局。因此考虑以广告为主,包括下载收费为主,其他通用性盈利方式为主的,都是大管家的事情,他们都去考虑,我不去考虑,这是我对局势的考虑。
第二,大家都得吃饭吧,从我的角度,很多做移动营销服务,很多做APP到我们办公室来,你觉得什么是方向,我说不知道什么是方向,我知道什么是错的,错的就是通用性,没有能力去做,没法去竞争,切入行业的价值链,还是以前的观点,不存在移动互联网,只是工具而已,你只能在行业里面找到饭,用这个工具开发出以前的模式,没有开发出来的价值才有利益,汽车行业,有没有办法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或者模式解决其他问题,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存在。
何云鹏:基本上补充一点,跟有点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个,我们从事的互联网或者叫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自始至终就是有一个根本性问题,电是一切,五年前我们学会大谈iphone,现在都在谈未来,我觉得快速的变化都是一段时间内说哪个方向会更好。第二点,现在B2C目前的增值服务业好,带来的广告收入也好,感觉是比较热门的,但是比较同意薄总的观点,如果有行业的需求和整合的能力,抓到细分的B2B的市场反而是蓝海,增值业务发展绝对是大势所趋,是公司真正的所在,还是主要为游戏平台为主,三年前,其实不到三年的时间,一年我们收入就是百万左右,2011年流水大概是不到两千万,但是2012年我们能做到2个亿左右,这就是增值业务的魅力。但是我们看到在这个过程当中,游戏几起几落,三年前有人说单机游戏,这个东西即使提到游戏,我们再看里面的运维模式也在变化,我来做一点补充。
郭伟:我觉得我们讨论这个课题的目的,我们可能广告这个地方相对固定,对开发者来讲,我一直是这么看的,互联网基本上每个用户通过10个网站几乎能够看问题95%以上,手机远远不是这样,只要有用户需求的地方,需求的点大家能看到必然就用户,像K歌达人或者唱8,在互联网上能出现吗?不可能。互联网能出现这样一个网站吗?不可能的。所以我是觉得大家的方向,互联网是可以做参考,这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很大差别,大家可以做的方式很多,只要符合用户需求,即使是非常细微的需求,只要需要用到每天都要打开的。
马海平:谢谢郭总的补充非常好。下面进入第四个问题,我们怎么样衡量移动互联网的广告价值?
何云鹏:从我外行来看,因为虽然做移动,但是广告上面侧重并不多,我作为有投放广告需求的或者有广告流量需求的用户来看,精准是广告需求也好,广告产品也好唯一的诉求,以前来看的时候,原来移动互联网广告我认为是比较粗犷,后台都设好了,不管什么手机,相对来说我觉得广告的模式应该都是这样,粗放,不管你第几次看,我相信以后应该不是这样,看到PC互联网,特别像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在做甚至挖掘,我有一次在看他的后台,比较震撼的是你既可以选择在PC上投还是在手机上投,可以选择不同的设备,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群,选择他是男是女,大概的收入,后台的设备做得非常精准,这点我觉得可能会在移动互联网上也是一个趋势。
黄维:因为我们是做这一行的,首先如何衡量移动互联网的广告价值,也回答一个问题,2012年这一年中国广告平台我们页面广告不操作的,中国品牌广告和传统广告在移动端究竟投了多少广告,价值有多大,可以到网上搜索一篇叫“移动广告的残酷缺陷和不确定未来”,2012年投放广告绝对不止5个亿,很多人反对的意见,大家都可以讨论。第二点,我们讲为什么产生这样一个效果,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找到移动广告真正的形式或者模式,突破性,没有找到,没有找到只有探索,只有不成熟,在归纳到广告主这边,我天天跟广告主打交道,为什么不愿意投更多的钱,10亿人,他们现在对移动广告广告形式不认可,广告价值不认可,对移动广告广告标准不认可,这是我的看法和认识。
第三点,如何衡量移动广告的价值?我们可能是最有发言权的,中国只有5亿的品牌广告,我们更了解他们的口味或者选择,因此我感觉,当年就传统媒体的时候,大家知道一切量化的标准是以媒体进行量化的,CPM是点,各种各样的操作,但是到互联网时代这种局势导致了用户量化的可能性,互动、转发、用户行为,到底移动互联网局势发展的趋势和竞争格局都导致了客户量化的存在,因此我认为不要绝对化,在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衡量结果,谢谢大家。
郭伟:首先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的广告价值应该从几个维度来衡量,因为不论你是做互联网还是做移动,还是做电视,接触互联网之后,他们都会用传统媒体衡量方法来衡量你这个价值,这一点相对有一点共识,一方面,用户覆盖,你到底覆盖多少用户,一定要达到一定规模,经常说在星巴克周围投入广告还不如去发传单,因为你没有规模性,这个相对来讲,用户覆盖规模性,刚才演讲的时候也在说,接近3亿的用户今年可能5个亿的用户,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用户的体验跟互动,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很多,去年有一个品牌广告主第一次尝试这种广告,很简单,你给我一个链接,上官方网站,效果是非常差的,后来变成一个互动,摇晃,振动,把广告性或者用户停留时间变得更长,奠定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第三,各种媒体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可以串联电视,可以串联户外大屏,这是互相促进的过程,百分之三四十的用户边看电视边玩手机,为什么不把电视上的广告通过手机来实现呢,这已经在尝试,我们的前期,我们做的事情更多。所以刚才说多屏融合,接下来就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这几种模式融合起来就能体现一个新媒体的广告价值。我同意黄总分析,目前移动广告规模不大,还很小,还在起步阶段,当然这种可能各个从业者不同的公司面临广告主是不一样的,那么对广告的认识也不一样,以我们为例,去年做的广告主,做完早餐做午餐,午餐做完做下午茶,晚上做夜宵,不断认可广告价值,这点是非常好的。2010年的时候,确实可以看到,好多广告主投完了就不来了,可能体验与模式还没有摸索好,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提高用户的属性,用户体验,提高广告主的认可度,愿意花更多的钱,今年接触一些客户很明确,2013年点就是无线广告,不是以前的发短信、彩信,这些模式相对来说太粗暴了。相对来说,目前移动广告都是国际品牌,本地品牌很少,接受度相对比较模糊。
第二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移动互联网行业就像黄总说的,确实刚起步,是个婴儿,在这个阶段也是得益于所有的同行,全球做移动营销的同事要接近10万人,所以需要大家尽量的在这个行业里面不断的传递正能量,传递这方面大家很积极主动,投身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传递正能量一起促进这个行业正常发展,更好的说真话,广告主要不要投这个广告,更多的是个感觉,50%的广告费没投之前都浪费了,他自己都知道,这时候大家传递的是负能量,必然会影响到自己。
崔浩:像郭总说的一样,广告费用50%是浪费的,这还是比较低的保守估算,我在公司负责我们所有全线的网游的用户推广,我那边价值和何总差不多,他说精准,我说是效果,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玩游戏的用户,我们掌上明珠希望广告品牌可以针对玩家投放我们的广告,郭总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所以我自己的观点,如果作为一个广告平台,尤其是移动广告平台,我们怎么样去区分覆盖的用户群它的需求是什么,当然了,对于品牌广告来说,可能没有所谓需求,你只需要定位合适就可以对它进行推送品牌广告,比如说可口可乐或者是通用汽车,这都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对于国内来说,毕竟是国际型的公司做品牌性的广告相对来说比较少一些,这些公司也比较少一些,所以我们想当我们广告品牌覆盖广告主的时候,对这些用户进行分析,我们进行定向推送他可能关注的内容,对于中小型的广告主来说是最为迫切,也是认为最有价值的。
薄益群:我一个小时做的准备工作非常有先见之明,让他们去说吧,第一,我们长城会不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第二,该说的话他们都说完了。说实话,特别钦佩郭总说的一句话,向行业传递正能量。
马海平:本来想各位老总之间发生一些碰撞,说得太精彩了,也没有碰撞。我们现在抛出最后一个问题,三选一,各位老总回答之前,做个现场调查,各位更看好IOS平台的请举手,好像不多,安卓的呢,多了,WP的呢?没有,不会吧,有一到两个,微软的吧。
郭伟:诺基亚的。
马海平:各位老总怎么看,你们做个选择题,之前给你们一句话介绍一下公司。
薄益群:两句话回答这个问题,IOS、安卓越来越强,对Windows充满期待。
崔浩:其实之前提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和终端厂商接触比较多一些,尤其国内来说,我得到的一些分析不知道准和不准,国内厂家出货量不会多个一亿台,整个中国智能终端的出货量在2013年的安卓比较多。我们是做智能平台的客户端网游,谢谢。
郭伟:跟前面的回答一样,我们肯定都是继续在这个行业深耕下去,我本来很看好IOS,一旦苹果出了很大的问题,移动互联网市场变化非常快,三年前大家说诺基亚是巨无霸,没有想到他也有今天,确实非常快,苹果也很难说,如果苹果倒了,IOS肯定不行,但是安卓有很多公司可以支撑,但是它的问题也很多,我们的广告也可以看得出来,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安卓用户点击率比苹果高出4倍。
马海平:郭总的意思说苹果可能会倒闭,害怕。
强维:选择题当中,我觉得在有意义的未来,太远没意义,IOS和安卓都会并存,WP没戏,微软在这儿,也不会考虑你们的感触。我放弃广告的时间,我要表达一个观点,有个习惯,我以前从事媒体行业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政治政权,即使事实不是如此你也要坚持政治政权,我不多讲了,否则会带来麻烦,我认为首先我对移动广告和我从事的广告行业坚定不移的相信有美好的未来,对目前的现状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正能量是讲真话,做实事,一点点努力,不忽悠,这是表达我想法的一个说法,谢谢大家。
何云鹏:我别的不说了,移动互联网未来的趋势,其实我们反而认为是另外一个观点,跨平台,你说安卓、IOS大部分还是厂商的事儿,对于开发者来说或者说对于增值服务的厂商来说,我觉得我们的所有的技术未来一定会跨平台。第二来讲,我觉得现在的时机点,广告也不用做了,主要是安卓市场,大家都很熟了,移动的互联网这个市场真的刚刚开始,即使我们大家在不同的岗位或者不同的公司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是真的是刚开始,而且问题还非常多,我只讲一件事,因为今年我预测2013年整个在各大运营商逐渐开放代码这件事情上面,对行业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我也非常的顾虑和担心,中国往往是一件好事,由于过渡的或者急迫的商业化会搞出非常多的坏事儿,而且会导致整个行业甚至毁灭性的打击,以前移动的百宝箱业务,咱们就不说了,在这个行业当中,有的时候要赚钱,大家赚更多的钱,这才是大家的利益。
马海平:非常感谢几位老总的分享,今天的信息量很大,观点也很多或者说很干脆利落,大家说的都是干货。今天这个环节到此结束,稍微总结一下,在座的如果有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者,我觉得千万不要相信黄总的观点,但是作为开发者一个是方向,另外一个在业务模式上,赚钱的方式上给在座各位提供非常好的样板,移动互联网固然有之前的特点,但是在传统PC互联网赚钱的地方一定能赚到钱,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以爱帮为例,我们今年市场推送全部在移动互联网上,我们作为厂商,作为广告主的看法,这是对我们很大的趋势上的改变。我们今天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五位老总的精彩分享,谢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