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全国] 切换
买卖行网站顶部展出的大幅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人物资讯 » 文体人物 » 正文

琼瑶:那个和生命深情对白的女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4  浏览次数:11
核心提示:“你赠送给我眼泪,心碎,吼叫,排比句;我回赠你的却是鲜花,钻石,古堡,更长的排比句……”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
   
  文/陈莎莎
  
  “你赠送给我眼泪,心碎,吼叫,排比句;我回赠你的却是鲜花,钻石,古堡,更长的排比句……”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
  
  恨天情海,儿女情长。随着一个个“琼女郎”的横空出世,琼瑶这个名字,也成了一代人的记忆。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与生命深情对白的女人还有另外一个真实的名字——陈喆。所以,我们熟悉的琼瑶,还是一个“陈喆式的琼瑶”。
  
  陈喆式“琼瑶”
  
  对于琼瑶,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尤其是她所创作的系列电视剧《还珠格格》,创造了90年代琼瑶剧收视巅峰,最高收视率至今无剧超越。琼瑶著有60多部言情小说,本本畅销,拍成影视,部部叫座。赚尽海内外华人的爱与泪,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其各个时期不同风格代表作品均为其拥趸们竞相收藏。琼瑶的小说有早、中、晚三期之分,早期小说主要就是1963年发表的《窗外》及1971年出版的《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则是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就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2005年出版的《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说的特征。全书大体分为三部,分别用两个家庭、两条线索并进,写两段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分别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所涉及的地方和地理环境并不是琼瑶所熟知的,对于这部作品,琼瑶曾经几度放弃过,但最后都由家人和朋友的帮忙而重拾信心,重新整理并进一步把情节细腻化、把人物刻画好。这部作品共四十万字,在皇冠杂志上连载了半年之久。半年中,读者来信数百封,大家共同讨论情节发展,人物个性,共同感受着人物的命运。琼瑶在其后记中说道:“几度夕阳红”算起来,已经是我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了(前面曾写过“窗外”、“六个梦”、及“烟雨蒙蒙”)。按道理,有了前三本的经验,这一部似乎应该比较熟练些了。但是,这却是我写作得最艰苦,困难遭遇得最多,功夫下得最深,时间也耗费得最久的一部书。”尽管如此曲折,琼瑶最终还是完成了这部作品。她说,在那些日日夜夜里,她的脑海中始终充斥中书里的人物的复杂关系,弄得终夜不能成眠。当时许多读者来信问她:“写作的生活是不是很快乐?她没有直接回答,只说这就和母亲生孩子一样,在生产的过程中,非常痛苦,生产之后,望着自己创造的新生命,喜悦之情就把一切都淹没,所有的痛苦都不复记忆了,剩下的只有欣慰与骄傲。写作的情形也类似,创作的过程是苦的,但,书成之日是欣慰的。当然,这本书写得好或不好,成功或失败,还要读者来评定。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当最后一个字写完,推开稿纸,闭上眼睛,长长呼出一口气:“总算写完了!”那一刹那的欣慰与喜悦,可以淹没一年来辛苦的耕耘了。所有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情。
  
  在琼瑶的爱情王国里,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爱情”这个概念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琼瑶般“陈喆”
  
  陈喆,湖南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出生于成都,1949年随父陈致平迁至台湾,父亲曾任台师大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外公为袁励衡曾执掌交通银行。陈喆九岁便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16岁开始写作,25岁一举成名,从此之后,“琼瑶”便代替了陈喆。有人说,琼瑶书里的女主角多多少少有一些陈喆的影子,到底是作品里夸大了她的生活,还是她陷入了书中的恩恩怨怨中,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朝夕之间可解说清楚,与其把它袒露在众人眼前,还不如造就一点朦胧美。
  
  窗外潮声水云间,一帘幽梦舞翩跹;心有千结梅花烙,海鸥飞处霞满天匆匆太匆匆,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窗外翦翦风。这是琼瑶经典作品连成的诗句,这些作品的共通,便是书中女主角命运多舛,情感纠结。而陈喆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正如书中描写的那样,并非一帆风顺。1959年,21岁的陈喆与27岁“庆筠”结婚,他们从认识到结婚,一共只有七个月。这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他的本名并非庆筠,而是琼瑶为了保护他的隐私权,在《我的故事》中给了他“庆筠”这个名字。庆筠的身世奇特,个性和爱好也奇特,他竟和琼瑶一样,迷恋着写作,同病相怜、惺惺相借,正是爱情滋生和发展的最恰宜的温床。爱情轰轰烈烈,但终究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为了生活,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庆筠放弃了自己的写作,开始工作。但这段婚姻生活还是在第六个年头结束了。
  
  1963年琼瑶因小说《窗外》开始走红并认识平鑫涛,在他的全力帮助下,她迅速迎来事业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然而她与自己的丈夫之间的感情隔阂越来越大,与平鑫涛却产生感情。1964年琼瑶离婚,后平鑫涛也与妻子离婚,1979年他们结婚。从相识、相知、相爱到结婚,他们前后历经十多年的马拉松爱情长跑。之后的陈喆开始琼瑶式猛烈发展,她把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融入到作品中,许多读者感同身受,与她作品中人物一同经历、一起快乐、一起痛苦,一起成长。
  
  琼瑶在《我的故事》后记中这样写道:
  
  回顾我的一生,我的所作所为,有对有错。我的遭遇和经历,有的是天意,有的是人为,不管怎样,都充满了戏剧化,使我至今深信,“人生如戏”。我生命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在我生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写这本书,不可避免的要写我生命里的人,我尽量求真,记载一些真正发生过的事。由于发生过的事实在太多太多,我必然作过删减和选择。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在我写的时候,我笔端心底,满溢着爱。但愿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爱过我的,不再爱我的,关心过我的,不再关心我的,仍在我身边的,已远离我而去的……都能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我的“错”,包涵我的“真实”!
  
  其实,真实人生中的那个“陈喆式的琼瑶”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