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
冯小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冯小刚的地方就有笑声,但这一次,他不。他扬酒祭洒唐山地震中的生灵,影片开始,所有人在震撼中泪流满面。这个夏天,冯小刚带来了《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泪眼回望慨当前,再举杯,呜呼,尚飨。所有中国人知道的冯小刚,是贺岁喜剧的不二人选,是仗义执言的兄弟哥们,是最贴近老百姓心坎儿的电影导演。说到票房,他微微一笑,五亿,不是传说。江湖上,从来是刀未出鞘,已然风起云涌。风流人物看今朝,就是如此。
冯小刚是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票房之王的荣誉称号无可争议。1994年底,中国引进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1997年初,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公映。这两部电影代表了中国电影走上市场化之路,从此之后,冯小刚每部电影都属于年度热点,且有着非常可观的票房回报。
《甲方乙方》以600万的成本获得3600万的成绩,打响内地贺岁片第一炮。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至少创了两个“第一”:1949年以来第一部为特定档期所拍摄的影片;第一部采取导演不领取片酬、而于影片利润中提成的“风险共担”形式。1998年的《不见不散》以4000万继续获得年度第一,接下来的十年,从《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到《非诚勿扰》,冯小刚画出了一个走势平稳上扬的大阳线,基本上都在年度前三之内,《非诚勿扰》飙升到3.5亿人民币,迄今冯小刚电影总票房超过10亿人民币。必须指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在《三枪拍案惊奇》之后的总票房也已经超过10亿。
2000年,因为《一声叹息》没有得到金鸡奖的待见,冯小刚写了一篇文章反击,称呼自己为中国电影殿外人。如今,他不但是第一个突破10亿票房的导演,而且金鸡百花奖通过给《集结号》最佳影片与他握手言欢。冯小刚的这十年,是中国电影从计划体制彻底走向市场主导的十年,冯小刚与华谊的合作,证明了中国电影也有进电影院的观众。导演、明星和公司都可以成为观众进电影院的理由,强烈的心理暗示将他们的手中的钱拿走。前提当然是电影可以看,值得看,乐呵。即使是受教育,更要有技术含量。中国电影进入上行轨道,“从夕阳产业变成朝阳产业,而且一路在走上坡,我既是受益者,同时也是推动者,我参与缔造了这样一个局面。”冯小刚从退伍军人到美工、编剧再到导演及公司股东,其实他走的路才是电影的主流。
冯小刚豪言《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将会创造华语电影的新票房纪录,他解释说“根据现在中国电影市场40%的增长率,《非诚勿扰》3.5亿的票房放到今天将轻松突破4.7亿,如果能在电影第一轮放映后形成口碑,再加20%也没问题,所以《唐山大地震》的5亿票房非常有把握。”甚至于5亿还不是冯小刚的终极目标,他的目标是,“《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加起来,10亿票房。”
一个电影市场要成熟,必须有不断的票房纪录,以便刺激业界和观众的情绪。1970年代以来三十年的美国电影,正是以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等新好莱坞电影人打出局面。同期的香港电影,李小龙、许冠文、七小福、新艺城、徐克、吴宇森、周星驰等人,也一再刷新纪录。回到内地电影业,正是冯小刚和张艺谋这些挑战天花板的举动,令电影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保证了二三线电影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市场才有可能连年达到40%的高速成长,众多新导演、演员和出资人得到了不可缺少的经验,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整体格局。
冯小刚的贺岁片,证明了本土喜剧电影有着广阔市场前景。即便只说喜剧电影,冯小刚也做到了但开风气又为师,《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是向其他类型片积极开拓的举动,且都引起了更大层面的社会反响。因为冯小刚认为“中国电影制造业让中国只适合拍文艺片”,所以拍摄《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就只能与外国特技公司合作,这个遗憾在短时间内很难克服。这两部电影对于电影工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冯小刚使用了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商业片明星来做出极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