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亩茭白地,原先每亩就只有数千元的茭白收入,今年每亩增加了五六千元的泥鳅收入,望着刚刚卖完泥鳅的茭白田,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栖柽村农户王永法意识到又多了条增收门道。“之前‘菲特’带来的大水让茭白田受淹,很多泥鳅逃掉了,不然今年收成会更好。”王永法表示明年还要继续采用“茭白―泥鳅共生立体利用”模式。
泥鳅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适宜各类人群食用,素有“小人参”的美誉,经济价值也比较高。在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嘉兴市南湖区执行部的指导和扶持下,王永法去年开始尝试起了茭白田套养泥鳅。“茭白田基本不用施药治水,泥鳅也肥大,大的有15厘米长,10月和11月收获正好又错开传统夏季抓泥鳅的时间,市场上很受欢迎。”王永法说,今年平均每公斤泥鳅卖到了60元,虽然每亩光买苗就要投入近1万元,但产出也相当可观,有的还是批发商直接上门来收,销售也很方便。
投入高,主要是泥鳅苗价格高。位于余新镇金星村的浙江中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把发展的重点定位于泥鳅养殖,在400多亩土地上进行泥鳅的育苗和养殖。记者看到,一个个养殖塘田埂周围围上了尼龙网,防泥鳅外逃,站在田埂边还能看到跳跃的泥鳅。
“现在最大的已经有10厘米长,12月首批泥鳅将上市销售。”该公司泥鳅育苗养殖基地项目总负责人褚长荣告诉记者,去年底引进了种鳅,经过反复尝试,总算攻克技术难点,成功繁育泥鳅。“今年第一年有产出,主要还是国内销售,今后技术成熟,也将供应泥鳅苗,带动周边农户进行泥鳅养殖。”褚长荣说,泥鳅养殖在江苏一带已形成规模,效益可观,以亩产1000公斤泥鳅为例,售价60元一公斤,亩产就有6万元,除去成本、人工等,万元收入肯定不成问题。
茭白田套养泥鳅因为不破坏耕作层,被南湖区作为新型生态高效种植模式而进行探索。据介绍,生态高效农业成为南湖区农业发展方向,除了“大棚生姜―水稻”、“大棚西甜瓜―水稻”、“稻鳖共生”等15种生态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南湖区也积极探索新型生态高效种植模式。“藏红花―水稻”露地“万元千斤”模式、“茭白―泥鳅共生立体利用”模式、大樱桃的种植、水蛭养殖等均在探索发展新模式中。
相关部门除了紧密联系生产意向农户,还积极开展技术指导,牵线搭桥按需提供相应的农业知识培训等服务,使农户掌握种植的基本技术,并组织申报项目,扶持鼓励试点项目开展。
此外,结合生猪产业减量提质发展,南湖区积极引导生猪户转产生态高效农业。区财政今年起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按区、镇两级工作安排拆除猪舍并转产转业从事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的生猪养殖户,鼓励生态高效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