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培育,挖掘潜力。
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情感方面都有其显著的特点。智障儿童的“弱”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情绪反帘、情感脆弱是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个体的差异、家庭环境及社会的影响,使他们个性孤僻、固执、任性、暴躁、蛮横。为了有效地矫治这些病态的情感,我选译了以情感培育入手的补偿教育途径。把情感教育作为一把钥匙,促使他们萌发健康、正常的情感体验,进而充分挖掘其智力潜能,培养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智慧和能力。
为了让带病的蓓蕾开出灿烂的花朵,让残疾儿童的心灵充满阳光,教师们应满怀对孩子人们的一片爱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引导他们从痛苦走向欢乐,培养自尊自强的自我意识。在态度上慈爱、关心、谅解,在生活上爱护、体贴、照顾,特别对父母离异的孩子倍加爱护,给孩子洗手、洗脸、洗脏物,剪指甲、理发、补充服,老师掏钱为孩子买好吃的,买学习用品奖给学生;还把家里的营养品给他们吃。孩子们在学校里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在情感上受到爱的滋润,生活上增强了信心。尤其是在他们那小小的心田里,产生了对老师的深深敬意。
二、规范行为,培养习惯。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的缺陷,限制了活动个性的发展,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行为不易受理性的约束和调节。所以,只有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养成教育,授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又由于智障儿童的神经过程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所以,要改变所形成的行为方式比建立新的方式困难得多。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智障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家乌中斯基讲过:“道德不是口头禅,而是包含在使各个方面儿童参加的,并随时随地透到他们的心灵深处的生活本质。”因而,我们对智障儿童的品质教育中既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又注意从他们的一言一行抓起,从基本的文明言行规范开始灌输与训练。对低年级的学生教练结合,重点是进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的教育。中年级通过引导与说服,重声.进行诚实、尊师、爱集体、爱劳动的教育。高年级学生明理、促行、实践,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爱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增强是非观念、法制观念。在方法上,我们从具体的生活细节开始,如怎样站、坐、走,怎样上下楼梯,怎样听课、发言,如何进办公室,上学离家、放学回家如何向长辈打招呼.怎样做客,怎样待客,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让孩子们明白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
三、丰富生活,活跃身心。
经常在班内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用来丰富学生生活,活跃身心。这样不仅可以对智障儿童的心埋缺陷起到补偿作用,而且还可以使德育教育于愉快的活动之中。我先后开展了文娱节目比赛、体育竞赛活动、节日庆祝活动、趣味故事会、与普小“手拉手”活动等。通过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竟争意识,提高了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