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过程中,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培养“后进生”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
绝大多数后进生因长期失败的经历以至自己看不起自己,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感很强。但是他们又惟恐别人对自己嘲讽和羞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容他人侵犯,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他们是自卑、自尊的矛盾统一体,因此他们常常会封闭内心,拒绝交往来营造一可怜的“保护层”。感情的创伤需要感情去医治,我们教师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应要满腔热情地关怀和爱护后进生,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努力使他们克服自卑,培养他们自尊、自爱的良好心理素质。
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表扬的是好学生,批评的是后进生,批评的多了,学生疲塌了,老师厌烦了,伤害了师生感情,破坏了教育情境。尽管好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多,但一定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是与后进生共有的,当一些问题在好学生、后进生身上同时出现时,老师就应该先批、严批好学生,这样一来,后进生也自然心服口服,也就懂得了自爱,当一些问题首先在好学生身上表现出来时,就要对好学生严厉批评,杀杀他们的傲气,同时还能对后进生产生“杀鸡给猴看”的效果,使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尊重。这样后进生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增强了自尊和自爱意识,同时也变得更自觉,更有信心,整体效果、教学效果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所以在教育后进生时,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应在公共场合点名批评,更不应动辄揭老底,新帐老帐一起算,如需指出错误,也要个别谈话,就势论事。相反,如能多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肯定,多鼓励,则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旦他们渴求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自己充满新兴,对生活满腔热枕,这不正是上进的锲机吗?
二、巧用“从众”效应,培养“后进生”自制的心理素质。
所谓从众是指群体在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放弃自己的建议(做法)而采取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从众行为在后进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课堂中的人云亦云,这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造成的后进生底子薄、基础差,使后进生在完成主要学习任务时,表现反应迟钝、自制能力差。还因为后进生智力教低,自信心较弱,性格自卑,所以更容易趋向与众。
针对这些,教师要运用后进生的这一“从众”心理,善于引导,逐步培养,使之成为自制的健康心理素质。
我班一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却思维敏捷,可由于缺乏自制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自暴自弃,并且经常违反纪律,极不受同学们欢迎。后来我把该生的座位调到小班长的身边,即被正气震撼,情不自禁地有所顾虑和收敛。根据该生渴望合群的心理,我与同学们对他晓之以理:如果坚持这样,就不被大家接纳,还会受谴责、遭反对,没有朋友和玩伴。当他出现了从众的行为趋向时,我又与同学们对他动之以情,对他的行为进行正强化,给予适当奖励,同学们纷纷对他表现出来的对班级规范的顺从,执行大加赞扬,使该生在心理上有一种被认同感和归属感。渐渐地,该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