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全国] 切换
买卖行网站顶部展出的大幅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人物资讯 » 娱乐人物 » 正文

邓超:演员的工作就是过着别人的日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4  浏览次数:7
核心提示:邓超总是把头面打理的油光滑亮,顾盼生姿间,很容易沾染上浮滑的字眼。在人群里,他话很多,也很会搞怪,他一定是想引起众人关注的那个。喜欢或不喜欢他的理由都会很直接,但千万别以为,他是易懂的。
  
  邓超总是把头面打理的油光滑亮,顾盼生姿间,很容易沾染上浮滑的字眼。在人群里,他话很多,也很会搞怪,他一定是想引起众人关注的那个。喜欢或不喜欢他的理由都会很直接,但千万别以为,他是易懂的。
  
  “这艘船它开了,就停不了”
  
  邓超大银幕的造型向来多变,一会儿是《狄仁杰》里白发飘飘的神探裴东来,一会儿是《四大名捕》里面目狰狞的狼人,就算是演个正常点的小男生,《李米的猜想》也得是晒得黝黑,收缩着不能太阳光了。在这电影市场井喷的季节,邓超再次出手不凡,在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合伙人》里,他精心诠释了“偏执”的孟晓骏。
  
  邓超所饰演的大银幕角色毫无重复,他一再地寻求自身突破,如同《中国合伙人》里台词说的,“这艘船它开了,就停不了”。他曾表示:“面对《中国合伙人》的三个角色,自己一定要选孟晓骏。因为另两个角色的形象,已在人生早期阶段尝试过,演起来没有挑战,只有孟晓骏是全新的。”
  
  “邓超无疑是把这个角色给演活了,无论是争吵过程中的爆发力,亦或是内心独白时的感染力,都达到了张弛有度的境界,那种执着地想要改变世界的斗志,正是全片最热血、最霸气的地方,也是青春岁月中,最可贵的东西。”影评人如是说。没看过影片的人都嚼着有点假。对于邓超在影片中的表现,孟晓骏的角色“原型”徐小平也搜罗到恰当的恭维之词:就算没有台词的时候,他的表情、情绪、浑身散发出来的气场,都特别的神奇!
  
  演员的工作就是过着别人的日子
  
  像邓超所说,演员的工作就是过别人的日子。如果轮到你演皇帝,你就得像个皇帝一样过一段,“不仅是经常有人冲你鞠躬下跪,甚至你还要面对自己敬佩的前辈演员用一种哀怜、乞求、景仰和畏惧的眼神凝视你一遍几遍甚至好多遍,究竟要几遍,取决于这个临时的皇帝能不能像真皇帝一样对这些视若无物任其自然”。不过,麻烦也跟着来了:有些演员演完一个角色就无法完全抽身,演了皇帝就整天把自己当皇帝了。
  
  随着接的角色多了,超人的性格也有了些微的变化,变到最后自己也分不清这一秒的性格属于自己或是哪部戏。像超人这样优秀的演员正优秀在能深入角色的内心,挖掘角色深层的心理,但这对演员本身所具有的人格会有影响。所以,演员的经历,势必使其所持有的“人格面具”比普通人多的多,这会在一定时刻给他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惑。如果对这些太在意了,是很容易抑郁,豪放些的可能对天怒问:“我是谁?”内向些的可能就要去看大夫了:“其实,我是一个那啥......”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说:“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所应该作的,只是在固有的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多样性,连贯性、和谐性,小心翼翼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各行其是、相互冲突的系统”。这一点,超人挺有大师的范儿:“又何必呢?都没离开自己的脑子,都是在过自己的生活,邓超就是邓超呗,可能比别人性格复杂一些,没什么大不了。”
  
  千万别以为,他是易懂的
  
  超人总是把头面搭理的油光滑亮,顾盼生姿间,很容易沾染上浮滑的字眼,喜欢他或者不喜欢他的理由都会很直接。在人群里,他一定是想引起众人关注的那个,所以话很多,很搞怪。但对于他自己而言,只要是随性就好。
  
  千万别以为,他是易懂的。《大神布朗》是超人很喜爱的一部话剧,带给他的是有着对面具的感悟。“我可能无形中对媒体就会戴上面具。”从里面能看清外面,从外面看不见里面。
  
  如今的超人在媒体面前提到孙俪,始终微笑着,但微笑不过是礼貌性地掩饰内心的不爽;紧逼之下,纵然不会翻脸,但你也甭想挖出啥道道来。对于儿子更是如此。也许是多年前公布恋情,让超人总觉得上了媒体的当,而今他被逼着学聪明了。
  
  把所有的面具都摘掉以后,剩下来的是什么?
  
  为了不让我们吃亏、少走点弯路,我们的家人会谆谆教导:做人没有心机,难免会被人暗箭所伤。于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戴上合适的面具,握手时的力度,微笑时嘴角上扬的角度都会精确定位。架空一幅身经百战的铁骨,时间长了,究竟哪个是原本的自己竟然渐渐模糊起来。
  
  很多人都想知道:把所有的面具都摘掉以后,剩下来的是什么?他们想要的答案是:真面目。可是,真实的答案总是令他们失望。答案一:如果还剩下什么,那也是面具;答案二:把所有的都摘掉了,那就什么也没有了;答案三:剩下来的就是“阴影”(荣格把人的动物性称作“阴影”)。
  
  根据荣格的定义,人格面具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如果不与人交往,是不是就不需要这劳什子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环境。即便一人独处,也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的影响。社会关系是一张无形的网,始终笼罩着我们。超人面对媒体时挂在脸上的面具,是媒体戴上去的,但一经戴上,若非经超人本人同意,媒体休想给它摘下来!不过话说回来,这还不是为了能和媒体和睦相处嘛!
  
  梦想里有个剧场
  
  很多人成名了就离开了话剧舞台,为了赚钱,再也不回来了,似乎话剧早已沦为进入演艺圈的练兵场。这样的潮流给超人执著于戏剧舞台的行径平添了几分怪异。
  
  这个舞台是什么样的感染力,让他这么牵挂呢?“做剧场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从中戏开始,我就觉得我必须得有这么一个地方。”他想象自己窝在后台小小的音控室里,一站几个小时,和演员、观众一起疯一起笑,想想就特满足,“这是个很奇妙的感觉,也可以说它就是我的舞台情结。”
  
  超人是那种经常亲吻舞台、甚至在排练场刻字的人,他希望每个学期自己是最后一个离开排练场,把那个门锁上,给它留一个时间,给自己留一份想念,在开学的时候第一个进去,然后说“我来了啊”。他能感觉到那个舞台的魔力,就像舞台有的时候会跟自己交谈一样;他喜欢空旷的剧场,就是观众来之前,和退场之后,自己坐在那儿,他说,他迷恋这种感觉。
  
  热爱表演到骨子里的人,怎能没剧场情结?
  
  说了这么多,超人也没清楚自己为什么如此执著于戏剧舞台,最后来一句“一种说不出的情结,就是特别喜欢”,这样回答是比较省事儿。不过,“情结”本就是很难说得清楚的东西。约瑟夫说:“‘情意症结’(情结)是很复杂的一种情绪问题。它主要是描述一组感觉和观念。这些感觉和观念相互联系,由个人情绪经验中的一个重大创伤产生出来。”
  
  情结是某种情感、需求、冤屈或“不公平”等等所导致的心结,是为了让这种心结得到释怀、“复仇”或宣泄的潜意识宿愿。在日常生活中,它导致一个人对某些事物与某些情感的执着;导致人的某种有意的行为(开办剧场),更导致人的某种潜意识宿愿(迷恋一个人呆在剧场的感觉)。它企图对自身的症结加以释怀与宣泄,更开展某种难以自我觉察的潜意识操作与作为。
  
  情结是用一段经历,把自己的本质“镶嵌”在其中的,那么一个人对自己的这段情结的释怀与宣泄,也是在对这段经历的某种模仿与重演的另一段经历当中来展开的;是在逐渐加深了解或者逐渐打开,各环节之潜意识,来实现的。试图深度分析超人的舞台情结,需要挖掘更多他早期的经历,有兴趣的的读者不妨一试。
  
  但在结尾的时候,心灵咖啡对于超人的舞台情结还是要给一个交代:一个热爱表演到骨子里的人,怎么能不更热爱话剧这种直接、即时与观众面对面的表演形式呢?超人把对话剧的爱渐渐外化成了一种必须实现的“野心”。他对于话剧舞台的迷恋和不舍,也许就如同他将剧场的家安置在京城东四胡同的一个四合院里,在流行社会里保留份历史的老玩意。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