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安装_暖通仓-全球集采展购交易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贸易学院 » 贸易政策 » 正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促进作用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4  浏览次数:252
核心提示: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经济的最显著变化是贸易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低通账、低失业率的局面,消灭长期以来困扰美国经济增长的巨额财政赤字,实现较长时间的平稳增长,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外贸易发展的推动。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美国企业必须面向国外市场,为其过剩的商品与劳务寻找出路。90年代以来,美国所提供的商品与劳务每年有10%以上是靠出口来维系的,而且,美国出口贸易的增长率一直快于经济增长率,如 199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3.8%,而美
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经济的最显著变化是贸易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低通账、低失业率的局面,消灭长期以来困扰美国经济增长的巨额财政赤字,实现较长时间的平稳增长,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外贸易发展的推动。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美国企业必须面向国外市场,为其过剩的商品与劳务寻找出路。90年代以来,美国所提供的商品与劳务每年有10%以上是靠出口来维系的,而且,美国出口贸易的增长率一直快于经济增长率,如 199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3.8%,而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速度比整体经济快3倍。这一切均离不开克林顿政府所采用的对外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

    核心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利润转移理论”,由于它对市场结构和厂商(包括政府)行为性质有着较严格的限制,能够应用的情况有限,又被称作“狭义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一个是“外部经济理论”,其实行的产业对象与约束条件比较宽泛,又被称为“广义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利润转移”理论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提出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可以剥夺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在这里,政府政策起着实现超额利润由外国向本国转移的‘战略性’作用。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夺取市场份额,这是“利润转移”理论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口补贴的效应不同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效果,如果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的,那么出口补贴可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2、以进口保护来促进出口。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在寡头垄断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个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能够使国内寡头厂商获得许多优势,使它们能够借助有保障的国内市场来扩大生产,降低边际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静态的规模经济效应,通过大量生产和销售积累经验,使产品成本沿着学习曲线不断下降,使利润足以覆盖和补偿研究、开发成本,实行国际价格歧视,在国内市场索取较高的价格来支持其在国外市场的低价倾销,使自己较低价格的产品潮水般地涌入国外市场。这些优势能够使寡头厂商增加在国内市场和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上的份额,从而将利润从外国厂商转向本国厂商,增加本国福利。进口保护不仅起着进口替代的作用,而且发挥着出口促进的战略作用。

    3、用关税抽取外国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这一观点与最优关税观点和分析方法相类似,但该论点不需要进口国是大国这一假设前提。

    “利润转移”理论的核心内容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外部经济”理论相比较之下则倍受冷落。‘补部经济”理论强调,由于厂商木能完全专有其知识成果,政府干预能达到更优的效果。从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角度来讲,外部经济的贸易政策含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将贸易政策“瞄准”那些战略性产业,二是对那些产业实行恰当的促进与保护政策,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各发达国家均把高科技产业作为本国的战略性产业。

    四项措施

    克林顿上台以来,一直鼓励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以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其贸易政策既不是“筑起高墙来保护美国公司免受外国竞争的保护主义”,也不是“在外国竞争者面前无动于衷的自由主义”,而要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


    (一)产业结构调整美国政府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从制定产业政策入手,而是在贸易、科技政策上做文章,推动企业兼并改组,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灵活机制,从而不但为高技术产业提供相对宽松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而且也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1994年,美国颁布《里格尔一奈尔州际银行和分支经营效率法案》允许银行、控股公司于1995年9月 29日后在各州并购银行,1997年6月1日后在各州设立分支机构。1995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电信法》,全面消除长话、市话、电视等各种通讯业务分割的限制。1996年2月8日,在交通运输规则不断放松的基础上,美国国会撤销了州际贸易委员会,代之于统一的地面交通委员会。正是这个委员会认可了近年来铁路公司的大兼并。政策变更是90年代企业兼并浪潮兴起的第一推动力,有效地提高了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二)扶植高科技产业高科技是影响美国经济实力和潜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高科技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盛衰所系的核心部门。克林顿执政后,在支持科学技术方面采取积极行动,实行倾斜政策,以保持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1、增加政府对教育和科技开发的投资,制订与实施有利于教育和科技开发的新政策。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投入巨资,以加强教育和科研领域的研究与开发。1994年美国联邦预算中提出一项耗资378亿美元的“终身学习计划”,其主要内容有:对高中生进行职业训练的“由学校向工作过渡计划”;帮助学生进入大学使学生有机会为社会服务,从而获得职业技巧的“国家服务计划”降低贷款利率,帮助更多的美国青年上大学的“贷款改革计划”;以及对失业工人的再培训计划。在科研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虽然美国政府的投资支出在绝对额上增幅不大,但考虑到克林顿政府为削减财政赤字,不断压缩其财政支出,在此背景下,联邦政府研究与开发支出有所增长实属不易。再者,从联邦政府研究与开发投资支出在整个研究与开发总额中所占比重看,仍保持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大约在1/3左右,且联邦政府研究与开发经费更多的是资助基础研究,在全美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方面,来自联邦政府部分高达57%。与此同时,科研投资重心从军事技术转为民用技术,民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所占比重由1993年前的10%增至50%,增加额达70亿美元。

    2、实行产业倾斜。克林顿政府选择和确定了一些对未来美国国际竞争力地位有重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给予扶持与鼓励,以加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优势。如政府鼓励大公司在技术复杂和耗资巨大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上进行合作,以刺激新技术的采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又如对高科技发展提供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1993年,克林顿政府率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其目标是用20年时间,投资4000亿美元,完成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全美各地的企业、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机关和大部分家庭借助电脑连成一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美国恢复了许多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尤其是确立了在信息产业方面的绝对优势。与此同时,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优势的恢复与加强,还为一些传统产业带来生机与活力,产出效率大为提高。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